《天更蓝》 范伟群《城更美》 朱健伟《水更清》 强德俊 《房更靓》 王国祥 采写:收藏周刊记者 端木君 走进刘向阳的紫砂壶展示厅,就仿佛进入紫砂博物馆。宽敞的场地,静雅的氛围,一个个摆满紫砂的橱架,一只只形色各异的茶壶,实在美不胜收。坐在乐音渺渺的茶室,刘向阳把玩着精致的茶壶,而他关于紫砂收藏的“胜经”就在缕缕茶香中吐露出来。 藏家应多关注紫砂壶的文化附加值 收藏周刊: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紫砂文化的? 刘向阳:说来惭愧,我生在河南,对于紫砂的感知与了解,既没有家学渊源,也没有浓郁的氛围。直到24岁的时候,我迫于生计,才从家乡来到广州,跟随村上的一个长辈学习紫砂经营。但谁知道,一接触紫砂,整个生命都陷进去了,无法脱离开来。所以我觉得,紫砂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,散发着不可思议的魅力。 收藏周刊:刚到广州时,创业应该非常艰辛吧? 刘向阳:的确非常艰辛。我曾露天摆过地摊,与人合租一间店铺,但都挺过来了。到了1998年,我成立了昊阳茶叶公司,并搬进南方茶叶市场,生意也顺水推舟,随之也读懂了紫砂。 收藏周刊:“读懂紫砂”该怎样理解? 刘向阳:我常说,紫砂是“成人的玩具”,对紫砂的熟知与收藏,关键是那“把玩”的心境,或者说紫砂收藏的最高境界是“玩”。通过“玩”,就会深切理解到紫砂所承载的文化价值、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。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,不同的时代,不同的人文环境,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不断地被熔炼、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。紫砂,早已脱离了喝茶的器物这一实用范畴,而上升到高品位的文化雅事。 收藏周刊:您策划了“广州好”、“羊城新八景”等紫砂系列,初衷是什么? 刘向阳:就是坚持文化品位,最大化地增加壶的文化附加值,让紫砂承担更多的文化角色,也让藏家通过壶关注更多的文化知识,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点记忆。我们还策划了广州“紫砂节”,其实也是为了提升紫砂的文化价值。 行情乐观,每年平均上涨两成 收藏周刊:根据您在广州近20年的切身体验,这里的紫砂行情及收藏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 刘向阳:紫砂行情一路走高,实在出乎我的意料,消费与收藏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,同时广东也是一个消费大省。广州人有爱喝早茶的习惯,对茶文化与壶文化的兴趣自然要比北方不少地方要浓郁得多,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市场基础,另一个基础是,广州的市民富裕程度相对高,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收藏。 收藏周刊:广东的紫砂收藏与北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? 刘向阳:广东的紫砂收藏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。我敢说,除了江苏,广东人在全国是最懂紫砂的,也是最尖端的消费群体。而同时,广东人又很理性,大部分人在买紫砂时存侥幸心理,常入手一些价格偏低的茶壶。相比于广东紫砂收藏呈两个极端的情况,北方就不一样了,兴趣点在中高端。比如在北京,紫砂的价格越高越好卖,但同时很尖端的消费非常薄弱。就价位上说,在广东,5000元以下价位的壶最好卖,而在北京可能要过万。 收藏周刊:放眼全国,目前紫砂收藏呈现怎样的格局? 刘向阳:总体来说,还是比较乐观的,平均一把壶一年可涨20%,而真正大师级作品的价格往往会翻倍。现在,我们再回看2010年的“紫砂门事件”,就可以了解到紫砂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。如果其他行业遇到这么严重的打击,肯定会一蹶不振了,而紫砂经历风波后依然坚挺,且精品市场反而得到拓展。 入门建议
要提高鉴赏水平
先过“泥料关” 收藏周刊:在您看来,手握多少钱可轻松入门紫砂收藏? 刘向阳:若有10万元,可轻松入门,可买一些千元以上的壶。 收藏周刊:有藏家表示,市场上90%的壶都没有投资价值,您如何看这样的观点? 刘向阳: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,意思是说,价格与档次过低的壶没有收藏价值,即使价值翻倍,也不过如此。一般来说,市值在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壶,就没有必要关注了。 收藏周刊:对于刚刚入门的藏家来说,该如何鉴赏、收藏紫砂? 刘向阳:对于入门者,我建议先不要急着奔着名家去,而是关注泥料。不管这个壶是不是名家的,只要泥料不错,就可以先买来把玩。经过对泥料反复的感知与了解,专业水平就上去了,眼光也会高了。这就像瓷器收藏,不妨先找些瓷片玩玩。一旦泥料这一关过了,就再去关注工艺、雕刻等其他方面。 收藏周刊:您刚才提到了专业水准,知识储备应该非常重要吧? 刘向阳:太重要了。你不能啥都不懂就跑到紫砂市场,看着哪些壶顺眼就买哪些壶吧。知识储备一方面来自书本,一方面来自圈子内的交流。圈子内的交流不可小觑,在那里“听多了故事”,就会慢慢变成“讲故事”的人。 收藏周刊: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类似的广告,“某某紫砂大师的最新力作震撼面世”,“大师”似乎泛滥,该如何看这样的现象? 刘向阳:哪有那么多大师啊?市民一旦看到广告上打着“大师”二字或者乱糟糟的名号,就要多加警惕。就我了解,江苏宜兴紫砂行业的真正大师并不多,也就几十个,相对应的是国家高级工艺师、省级高级工艺师,在国家及省级人事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可查的。还有一个需要留心的现象是,赝品或仿品不少。很多人都说自己有顾景舟大师的壶,但怎么可能啊,他的壶数量实在有限。 ■《广州好》系列紫砂壶。 名家 顾景舟(1915-1996),原名景洲,曾用艺名“曼晞”、“瘦萍”、“壶叟”等。宜兴紫砂名艺人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被海内外誉为“壶艺泰斗”。 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,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,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,因此他的作品价格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,部分作品甚至拍出过千万元的价格。
|